天真童年不要因耳改变
先天性耳廓畸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面部畸形,外耳复杂又精细的三维立体结构使耳畸形的临床表型多种多样,如:小耳畸形、猿耳、杯状耳、招风耳等。尽管目前许多矫正耳畸形的手术已相当成熟,但这些手术的实施通常要等到患儿5-6岁,且仍然是有创并存在全身麻醉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隐患的延迟矫正手段。新生儿早期的耳软骨弹性小,易塑形。近年来,采用塑形材料矫正耳畸形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在最大程度上及早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因此,耳廓畸形的非手术治疗越来越成为耳整复的热点。
欧美临床专家将耳畸形分类为结构畸形和形态畸形,对结构畸形和形态畸形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更符合临床治疗实际。对婴幼儿耳形态畸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美国发生率为25-35%、日本发生率为55.2%、中国(局部)统计发生率为43%。《新生儿耳廓形态学分型的初步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第31卷第4期。
以往对婴幼儿耳形态畸形的认知认为多数会自我改善,但据《加拿大儿科协会期刊》报道的一项更为广泛的研究发现,仅10%的患儿会自行改善,剩余90%无法自行改善。
上述耳畸形中,最难诊断的是形态正常的招风耳:即耳廓形态正常,但舟甲角过大。在一项独立研究中,由耳中间部位测定100名惠儿的耳廓前倾度,平均为5.3mm,中位数为5.0mm,平均偏差为不超过1.7mm。据此,舟夹角过大半耳廓前倾超出正常8.0mm时,应怀疑为招风耳。
先天性耳廓畸形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影响耳发育的各种遗传和环境等确切致畸因素,尚无定论。在妊娠怀孕的第5-9周,各种可能导致胚胎发育不良而造成的先天耳畸形,如小耳畸形等,常表现为重要耳解剖结构的先天缺失。另外,某些耳畸形的发生是在此耳胚胎形成期后,是由发育正常的皮下耳软骨的异常构成导致的,如垂耳、杯状耳、招风耳畸形等。这些耳廓畸形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单个或多个小丘的缺失、分裂相关,如胚胎第三小丘的缺失可导致TanzerI及Ⅱ型杯状耳。另外产前的官内外压力和产道阻力等对耳廓畸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将导致不同的畸形表型,垂直方向的压力可形成垂耳、杯状耳及轻度环缩耳;水平方向的压力可造成局部耳轮缘上部成尖脚似猩猩耳;多方向的压力将导致耳轮缘的不规则卷曲、折叠等。另外,专家认为一些耳外肌和耳廓内肌可能对整个耳软骨支架产生支配力量,也许在决定形成正常的耳形态上起着重要作用,一巳这些肌肉异常地插入到耳软骨中,就会产生异常的肌肉运动向量,这种肌肉插入机制已在猿耳畸形和招风耳畸形中有所报道。
小儿耳畸形主要分为结构畸形及形态畸形。因耳廓萎缩或发育不良导致的皮肤或软骨组织缺失,这类畸形归类为结构畸形;而耳廓发育完善但形态异常的畸形归类于形态畸形。塑形最适用于形态畸形,但对于一些不太严重的结构畸形亦有改善作用,
塑形力学矫正小儿耳畸形
新生儿耳畸形主要涉及耳廓的上三分之一,最常见的是对耳轮上脚(即对耳轮的延伸)异常,而对耳轮上脚缺失或发育不全则会导致耳轮及耳舟畸形。耳畸形的塑形矫正关键点:
1.应在对耳轮与三角窝交界处的后方,即沿着耳后沟放置支架,来帮助形成对耳轮上脚。
2.耳前应有支架牵拉耳轮,形成耳轮弧度,同时压迫塑造耳舟,但应注意不得与后支架交叠,避免压迫损伤对耳轮。
3.牵拉耳轮可令耳轮舒展至正常形态。但有些情况下,耳轮发育不足,除牵拉作用外,还应进行额外矫正。
安全可靠 全项目检测
立科达新生儿耳廓畸形矫正模型,原材料出自3M、Henkel汉高、Apex等公司,可溯源,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经SDFA重金属细胞毒性、过敏、皮肤刺激等全项目检测合格,安全放心。
产品特点
无创一无痛、无药物、无麻醉
不住院—即治即走、5-7天复诊1次、共需2-8周
方便一可在门诊矫正、治疗约30分钟
成功率高——出生2周内矫治成功率96%
安全——不反弹,快速、高效
无创耳廓塑形技术是科学送给社会的福音
新生儿体内循环系统含有大量母体雌激素,增加了耳软骨中透明质酸的浓度,耳软骨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较好雌激素在出生后6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软骨的可塑性和延展性也随之降低。无创矫正耳畸形正是利用这个关键时间段,对新生儿畸形耳廓进行力学矫正,从而避免后期手术矫正的风险和创痛。
重度耳畸形、有家族史的耳畸形不会自我修复!
新生儿耳畸形无创矫正越早越好!
耳廓软骨的可塑性主要由软骨内透明质酸而决定的,透明质酸含量越高,耳软骨可塑性越强。而透明质酸的含量与雌激素水平相关,婴儿出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从出生后72小时开始下降,至出生6周后将至正常年长孩子水平。
耳廓矫正最佳时机为出生后7~21天,此时间段进行矫正效果佳、难度小、稳定性好、治疗时间短(一般2~3周)成功率高。
容易被忽视的耳畸形
外耳廓畸形不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缺陷,还影响着患儿的听力及心理发育。当大多数人发现新生儿外耳廓畸形时,往往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寄希望于外耳廓的自行矫正,而错过了最佳矫正时间;据统计,我国新生儿外耳廓畸形发病率高达43%(欧美地区约29%)。在众多患者中90%的畸形耳得不到改善,甚至发展的更加严重。
治疗时间稍纵即逝
婴儿月龄越大,耳廓软骨就开始变硬,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时间也会延长。另外由于是无纺布与皮肤接触时间长,婴儿会出现抓挠现象,这样极易影响矫正模型的稳定性,无形增加了护理难度。
当婴儿达到5个月左右时,绝大多数婴儿就错过了无创最佳治疗时间,只能等到6岁以后进行做有创且费用高昂的耳整形手术。
无创耳廓塑形技术的本质是:在固定器的作用下,让耳软骨自行按正确方式延伸生长。佩戴一段时间矫正器,新生儿软骨硬度增加,已经矫正的耳型也固定下来,保证不会反弹。整个治疗过程符合新生儿自身生理特征,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是“干预”,有前所未有的安全性。
采用耳廓畸形矫正模型对出生一周后的新生儿进行治疗,效果可达到95%以上,三周以后的婴幼儿效果也极为明显。
立科达耳廓矫正器可用于矫正杯状耳、招风耳、Stahl耳、耳轮畸形、对耳轮畸形、环缩耳、隐耳、混合性畸形、垂耳。
生理及心理的治愈
孩子是天真无辜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外耳畸形带来的不仅仅是同龄人异样的眼光和嘲笑,还有一路成长的烦恼。做为孩子的监护人、医师,应引领孩子走上一条更灿烂的道路,让立科达为孩子保驾护航…
创新外耳廓矫正器使用方便无创,不手术,早期即可快速矫正各种新生儿外耳廓畸形。
在新生儿早期行非手术治疗耳郭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整复手段。其无创、低成本以及操作简便的优 点,不仅避免了手术及术后出血、瘫痕增生等并发症,同时也减轻了患儿成长中的心理压力和家庭负担。因此,这种非手术治疗的理念与方法可视为儿科公共健康事业与整形外科的结合,需要鼓励整形医师与新生儿科、产科医师及父母一起努力,尽早发现畸形并在有限的治疗窗内及时矫正,共同促进耳畸形患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联系方式
大区总监